您當前位置:圖趣網(Tuquu) >> 圖趣新聞 >> 運營推廣 >> 瀏覽設計教程

從工具出發(fā),向社交前進

即便到了今天,仍然有人把Instragram當做純粹的攝影工具來使用。但是數款好看的濾鏡,似乎不能解釋Facebook為它支付的高達1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。圍繞Instragram的核心用戶,已經形成了一個活躍的圖片分享社區(qū),默默蠶食用戶花在其它社交產品上的時間。

說這是事先設計的戰(zhàn)略也好,迭代試出的經驗也罷,從“工具出發(fā)吸引用戶,歸于社交留住用戶”應該是現下眾多應用流行的起步方法。只不過有些工具路未走通,曇花一現之后又塵歸塵、土歸土。所以朋友圈和Qzone中常常會出現一夜爆火的應用分享,卻少有能獨木成林的UGC社區(qū)。

好產品是磨出來的。但這不妨礙我們做產品時事前計劃、事后歸納。依我看了,一個好的UGC社交產品的崛起,常常循著相似的公式:“一個有趣的內容格式,一個有效的內容呈現機制,一套用戶交互方法,一定程度的關系沉淀”。

一個有趣的內容格式

Twitter和微博出來的時候,一個噱頭就是只能發(fā)140字。140字的內容格式,顯著影響了用戶早期對微博類產品的使用方式。比如說因為文字少,所以發(fā)布成本很低,用戶發(fā)文就會比較隨意;又比如因為剛好跟短信的長度接近(美國短信大多限制160個字符),所以可以方便地用手機短信發(fā)文。

一個有趣的內容格式,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做新用戶引入。畢竟你需要與市面上的UGC產品不同,我才有必要試試你的產品呀?!澳阌眠^Twitter嗎,就是只能發(fā)140字的那個東東?”

至于是不是140字,其實并不一定那么重要。想當年國內門戶大搞微博的時候,大家都直接延用了Twitter 140字的規(guī)定,網易卻別出心裁地規(guī)定163字。要知道,在中國,短信的字符限制可是70個漢字。

時至今日,微博和Twitter早已經不滿足于140字的單一格式了。眾多嚷嚷著微博優(yōu)于博客的人,又開始用長微博圖片這種奇怪的東西滿足他們書寫長文章的癖好。Twitter也推出了從App下載到電商購買等一系列的新推文格式。

我猜,內容格式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顯得于眾不同。140字之于微博,就好像濾鏡之于Instragram,電影大片模式之于足記,照片標簽之于nice。他們常常是用戶最初使用應用的那個撬動點。

一個有效的內容呈現機制

UGC這東西,好玩就好玩在,誰都可以發(fā),“再小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品牌”。但發(fā)了有沒有人看,那就不好說了。因此微博上既有大V這種生物,也有0粉小屌絲。

比如一直把Instragram當成純攝影工具的我,大概是永遠沒有辦法湊齊十個follower了。這個時候,我發(fā)的照片誰會看啊。我唯一有意義的做法,就是把照片分享到Facebook或者微信朋友圈這樣的熟人網絡。

有野心的工具,多少都不甘于做Facebook和騰訊的陪襯,或隱或現地有一些社交化的想法。那么第一步就要思考,除了借用現有的SNS外,UGC的內容如何在體系內呈現??墒且跃庉嬐扑],可以是基于關注關系的時間軸,可以是基于地理信息,可以是標簽聚合,可以是基于討論組。

到最后,都是要關注我的內容推薦方法,能不能讓好內容浮出,能不能讓最普通的草根用戶也能受到關注。

短視頻應用時長

上面是今年3月的短視頻類應用的使用時長的排名。名不見經轉的應用老兵GIF快手居然超過了在朋友圈很火的美拍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美拍工具味太重,內容呈現機制還停留在微博模式和編輯模式,而GIF快手則大幅提升了個性化推薦引擎的效率。在快手上,播放播十萬的草根內容比比皆是。

一套用戶交互方法

用戶UGC的內容,僅僅是被看到,還是不夠的。要知道,用戶都是玻璃心,需要十二萬分的呵護。必須創(chuàng)造一套用戶交互的方法,讓用戶能感知“關注” “交流” “社區(qū)”這些虛頭巴腦的詞匯。

最簡單的就是點贊和評論這樣的標準動作嘍。高階的有私信、討論組這樣的自選內容。這里想談一下Medium里的Highlight功能。

Medium是Blogger和Twitter的創(chuàng)始人之一Evan Williams的新產品。在做過Twitter 140字的短小精悍后,Evan又回過頭去想也許人們還是需要一個寫長文章的地方。有了Blogger時代的經驗,團隊深知純工具是很辛苦的,所以Medium一直在嘗試增強網絡性和社交性。

Medium的Highlight功能

上圖的Highlight功能就是Medium團隊在增強用戶交互方面的嘗試。傳統意義上,對長博文的互動,只能發(fā)生在文底的評論區(qū)。但是Medium把這個互動的過程提前了,在看文章的過程中,隨時可以高亮選中某一段文字,系統就會留下一個Highlight的計數。如果你想對這段Highlight進行評論,也是沒有問題的。

這個功能的結果,就是作者和其它讀者都能很方便地看到哪段文字最熱,哪段文字讀者有意見。其心理作用和社區(qū)性,跟視頻上的彈幕非常相似,但在設計上非常簡潔優(yōu)雅。

一定程度的關系沉淀

用戶關系的沉淀,是新產品擺脫現有SNS(Facebook等)陰影的最后一道枷鎖。其實只要做好了上面說的內容呈現和用戶交互,關系沉淀就會自然而然的發(fā)生。產品要做的,就是給關系沉淀提供一種合適的載體。媒體性強的,簡單用個follow關系也許就行;社交性強的,可能就還要想想別的路了。

上面嘮嘮叨叨說得這些,可能也并沒有什么卵用。做產品,特別是社交產品,是個知易行難的過程。不過這句話的另一面是:如果知都不知,還行個屁啊。

本文系作者@考拉產品觀察  授權發(fā)布。

免責聲明:本站文章系圖趣網整理發(fā)布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,素材資料僅供個人學習與參考,請勿用于商業(yè)用途!
本文地址:http://m.likemindfilms.com/news/yytg3125.html
圖趣網微信
圖趣網app
圖趣網app
建議反饋
×